00 后表妹告訴我的 5 個移動社交真相
表妹 D 君,2000 年打一出生,我基本上是看著一點點長大的,現(xiàn)在一晃眼,已經是大丫頭一個,上初中了,正直年少青春的黃金時代。
家里經濟環(huán)境不錯,衣食無憂,不像我小時候,割稻子插秧就不說了,上山砍柴估計就沒幾個 85 后干過了。雖然有人說我那哪里算干活,頂多就一打醬油的,但是不管怎么樣,算是體驗過農村最底層勞動群眾生活過來的。到了初中,2000 年上了初中之后,才知道說有個地方叫「網吧」,那里有電腦,有網,可以小伙伴幾個一起玩電腦游戲,2 元一個小時,那個時候,每次到網吧,那個樂得,合不攏嘴。
30% 的初中生都有手機,但大部分都是屬于低端機
我:我說你裝個微信吧,這樣我可以把一些好玩的 app 或內容分享給你。
D君:那好吧,我手機內存很小,裝不了幾個 app,好幾次都想把 QQ 卸了,那太占我內存了。
我:你整理整理。
D君:行,我把 360 卸了吧”(真心不是故意黑 360,我那表妹真是把 360 卸了,要怪只能怪內存太?。?。
因此,看得出來,大部分家長給小孩配備的手機屬于比較低端,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本身的換機遺留,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安全以及不太想自己小孩過多花時間在手機上。有的小孩拿的甚至還是功能手機,起到一個基本的通訊保障。
從我表妹的介紹中,我大概可以推算出目前初中生 30% 會配有智能手機,由于學校對這管控的比較嚴(她說學校連個充電的地方都沒有),基本上他們玩手機的時間會在課余 10 分鐘或者午休、放學時候。
不用微信,用手 Q
我:你為什么不用微信???
D君:微信都沒有什么粉絲的(注意,她使用的是“粉絲”詞語)
我:是因為你身邊的朋友都不用嗎?
D君:我身邊的人都用 QQ,包括我,朋友也不是很多,聊也就是幾個玩得特別好的朋友,然后會在耽美(日本男同文學類型)群里聊天。
D 君之所以不用微信,我推測很大程度原因在于微信對社交的封閉性,尤其是對群組和興趣社交基本沒有任何增強作用。作為 00 后的那群用戶而言,此時正值青春、熱情、奔放的年紀,他們需要一個對外能夠擴散的社交環(huán)境,而不是一個封閉的社交圈子。因此手 Q 的開放性、手 Q 的群組及 Q 群很好的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圈子,從而實現(xiàn)社交關系的沉淀。
當然騰訊微信內部同事也專門對此有過調研,也有如下的原因:
* 第一,微信注冊成本高,需要手機號驗證;
* 第二,微信只有手機版本,不易管理和擴散自己的圈子;
* 第三,QQ有皮膚、會員、QQ秀、圖標等個性化的功能和增值服務,凸顯個性化身份。
興趣社區(qū)和垂直媒體是他們主流消費需求
我:那還有什么其他的社交產品嗎?
D 君:還有就是百度貼吧,會在上面看其他人發(fā)的帖子,然后看到感興趣的會留言,然后也可能加 QQ,轉到 QQ 上來聊。
我:那除了手 Q、貼吧還玩什么?
D 君:新浪微盤和布卡漫畫,我會在上面看一些小說和動漫。
社交和媒體,依舊是 00后移動互聯(lián)網中的兩大最重要的行為和選擇,除了手 Q 這樣的 IM 之外,百度貼吧、QQ 部落等興趣圖譜的 SNS 也給他們提供了另一種社交方式的選擇。當然除了大的興趣平臺之外,我們也看到進來興起的垂直興趣社區(qū),比如 Nice、JuJu。
另外就是對于垂直內容的消費需求,比如動漫、小說等,能夠提供這一類的內容的應用或網站,比如布卡、AB 站、節(jié)操精選等也將受到 00 后的青睞。
移動支付能力較弱,且對安全有擔憂
我:最近手機咋停機了?
D 君:不知道為什么,老扣我手機話費,上次充了點錢,一下子就沒了。
由于00后目前仍處于小學或者初中的階段,缺乏足夠的現(xiàn)代金融支付工具,如銀行卡、信用卡、身份證等,因此網購時,一般是找家人或者有能力支付的朋友代付。但是少數(shù)的諸如 QQ 會員等可以用移動運營商話費支付的低額度服務,則可以自己支付。
另外,虛擬類的商品占據 00 后消費主流,實物類一般都有成年人代為購買,女孩子側重在裝扮、閱讀等領域,而男孩子則側重在游戲。
愛覺不累
申銀萬國的《從非主流到 AB 站》報告里講,“00 后的代表性互聯(lián)網產品尚不存在,他們多玩摩爾莊園長大并擁有一個高等級百度貼吧賬號,如 00 后早戀吧”;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與時代孤獨感并存,他們追求能觸摸到的真實生活并保持真實自我:好愛,感覺不會再累了。 D 君喜歡耽美文學,典型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使用場景就是:在布卡動漫或新浪微盤上看耽美文學,在百度貼吧瀏覽并和感興趣的帖子評論兩句,對遇到感興趣的人,互相交換 QQ,在手 Q 上交流,同時在手 Q 上也保持幾個同為耽美愛好者的 QQ 群。在線下的生活中,往往會帶著自己的興趣愛好,映射在與身邊的人交往中,比如會八卦誰看上去更像耽美文學的角色。
當然,隨著年齡的不斷長大,待到初三或者高中時期,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接入成本降低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選擇和自由空間增大,會從個人的 app,如手 Q、百度貼吧,擴展延伸到更加個性化的 app 中去,如陌陌、Instagram,美圖秀秀等。
借用《認知盈余》里面的觀點,行為的變化取決于機會而非動機。多年來人類少有動機上的變化,但是機會總是隨著社會環(huán)境或多或少發(fā)生著變化。因此,適用于00后的產品,一定不是長成今天這個模樣的微信,陌陌,貼吧,新興的移動社交方式,Snapchat、Taptalk、Wire、Same 等,正在不斷的沖擊我們的習慣。
來源:營銷智庫
作者:極客公園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杜晟燁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qyysmy.cn/blog/archives/103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