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社交媒體,你我都逃不脫的就是這些
最近我的一位甲方朋友向我吐槽,說她沒辦法向她做銷售出身的新老板,來講述自己做社交媒體運營管理的目的,以及能夠為品牌帶來的影響力和價值。她的老板讓她開一個講座,來向所有人介紹一下她工作的性質,但她又擔心老板一句:“這對我們的銷量有提升嗎?”把她精心準備的PPT,全部推翻。
她問我:“你做社交媒體有沒有什么經驗或是理論可循呢?”的確,對于甲方而言,從乙方口中所講出來對于社交媒體的理解,或許更具有參考價值。但很不幸,跟她聊了許久,最后的最后我能告訴給她的那些觀點,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卵用。
回想最初,我選擇了做social純粹是興趣所趨,在我短暫的職業(yè)生涯中,做過傳統(tǒng),做過digital,也做過social,雖然都只是皮毛,但總歸而言,覺得文案能夠大放異彩的地方應該是social,所以也會堅定這條路來走。
但是,做了這么久,難免也會有失望,理想與現實的差距,也讓我對這個平臺,心生許多懷疑。并且在國內,社交媒體平臺的局限性,注定無法像國外一樣,把各個平臺串聯(lián)起來,做出大動靜來。
一點點不成熟的想法,算是對這個行業(yè)不敏銳的洞見吧,隨便講講,你們也就隨便看看吧!
1、內容是在社交媒體上制勝的關鍵
當傳統(tǒng)廣告拼大拼陣仗拼TVC特效,
digital拼技術拼機制拼炫酷的時候,
social默默地產出內容,見縫插針,深深刺進消費者的內心。
這些內容,并不是將傳統(tǒng)廣告里的slogan、長文案換個平臺發(fā)布,而是將它們拆解,認真講講背后的故事。并且social平臺擁有“小、精、快”的優(yōu)勢,讓品牌能夠迅速被傳播。
認真來講,social是更情緒化的表達,沒有人愿意自己的微博微信傳播廣告,因此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品牌注重與消費者的共鳴。我一直是這樣定義一篇好的social文案的:
“沒有人看得出這是一則廣告!”
如果一個品牌只想在社交媒體平臺上,一遍一遍推銷自己的產品功能特點,品牌的賣點,那注定會被埋沒在海量的信息里,“重復”這樣一個常見于傳統(tǒng)廣告的高效傳播方式,在social上并不太能玩的轉。
2、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做社交媒體
互聯(lián)網的興盛,再一次引發(fā)了所有品牌的狂歡。當發(fā)現這是一個面向幾億,幾十億受眾的平臺的時候,他們有些興奮的過頭,覺得自己如果不跟著做social就是趕不上時代。慢慢的一些品牌在social上豎起了標桿,很多人會說,“誒,我也想做成那樣的微博微信?!边@些人或許有一些來自經典老字號品牌,或許也有一些年輕的初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他們覺得那樣逗趣、打擦邊球的方式每個人都愛。
但是,試想一下,這些品牌
有哪條微博讓你記住了?
有哪些H5讓你玩得停不下來?
還是有哪篇微信在你的朋友圈突然炸開,不管是不是做廣告的都在轉?
你會因為它social平臺的內容做的非常好而去購買嗎?
沒有吧。
促使你購買它的主要誘因還是源于它長時間以來沉淀出的品牌文化,是無論它從全球還是到本土化落地執(zhí)行都堅守住的品牌理念,是它的logo將它發(fā)揚光大。不要以為他們在social上躥紅是一種偶然,其實是他們在已經擁有了大批的忠實粉絲,并在多個媒介上大量曝光之后才產生了效果。
所以,就像我的朋友一樣,當她遭遇老板問到:“做social能為我們帶來多少盈利?”的時候,我能告訴她的答案只有:“呵呵噠!”
如果想要產品賣得好,還是想想怎么往媒介上砸錢吧!而social只是一個低姿態(tài)與消費者溝通的渠道而已。
3、敢于不斷試錯
互聯(lián)網的平等與低門檻,其實給予了品牌更多的機會。當你在考慮這個活動會不會有人來玩?這個話題會不會火?這個內容會不會被大量轉載的時候,可能有人就已經敢于做那個吃螃蟹的人,先你一步把你的idea變成了現實。
因為,只有受眾的反應才是檢驗idea好不好的唯一標準。
高頻率、快節(jié)奏的網絡世界中你很難把握受眾們的喜好。
就像豆瓣這樣一個將“長尾理論”立刻付諸實踐的網站一樣,即使這個小眾文青的網站在不斷唱衰,不論它如何改變,總會有一群受眾堅守在這里,那條長長的尾巴不會消失。
這一次沒有火不要緊,下一次也許就會有效果了,不斷的嘗試新鮮的方法去刺激受眾,總會有一天戳中他們的點,在無數次錯誤的經驗中,你終究會能抓住他們究竟想看什么樣的內容,用什么樣的方式跟品牌做結合他們才會感興趣。就算是老中醫(yī)也不是一開始就能號準脈的,“熟能生巧”的道理從來就沒過時過。
4、做自己品牌的KOL
在社交媒體上有一群這樣的“媒介”,
他們隨便一條心情感悟就能讓你拍著大腿喊好,
他們發(fā)一條吐槽就能讓一個品牌分分鐘倒戈,
他們發(fā)一張圖就能收獲過千點贊。他們有時候喜歡單干,有時候喜歡抱團。
他們就是KOL,江湖人稱“段子手”。
廣告其實就是一個消耗人力的行業(yè),段子手們所經營的也是自己在幾百萬、幾千萬粉絲中的影響力。試想一下,如果你的品牌邀請一位段子手寫一條微博,將會被這么多的人看到,你是寫呢?還是寫呢?還是寫呢?
但對于我而言,我更偏愛的方式是讓品牌做自己的KOL。在社交媒體上,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,而是被注以血肉和靈魂,變成一個有思想有態(tài)度的“人”,即使不是行業(yè)中的leader,也要有自己的性格存在,有讓人記住的亮點,有打動人心的內容產出,被人提起的時候,也是帶著一點點驕傲和個性。
想起前幾日翻到岡本的微博,相比之下它的競品杜蕾斯早就在social上火起來了,而它沒有因為這些亂了自己的陣腳,認真做每一條微博內容,不比杜蕾斯的大尺度搞怪風格,它堅守的是自己設計感的包裝、有質感的內容和藝術化的配圖,雖然不是行業(yè)中叫地最響的那一個,但它不聲不響地做著屬于自己該做的事情,單這一點,就會吸引一大批忠粉,讓它成為獨具性格的KOL。
5、沒有什么比愛你的品牌更重要
上面說了那么多,其實都是廢話,只有這一點才是關鍵!
不論是做什么,你只有從心底愛你的品牌,愿意與它融為一體,把它當作自己的寶貝,你才會沉下心去挖掘關于它的點點滴滴,會想方設法將它變得越來越好,即使有無數的客觀因素讓你感到難過,但從主觀上讓你堅持下去的動力,一定是你深愛著你的品牌。
做甲方也好做乙方也好,壓力誰都會有,日子誰都不好過,所以還是熱愛你所做的一切。
如果你自己都不愛它,又怎么能指望那些不相干的人會愛它呢?
來源:數英網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Stella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qyysmy.cn/blog/archives/17288